城市招牌观察:文字造就的独特景观

2018-12-06

城市每天都在发出形形色色的声音和信息,除去沉默的建筑与基础设施,城市空间中不同的标识、招牌和其中文字,代表了种种无声之声。人们也许从来对它们听而不闻,但却离不开:『这里是......』『那个方向是......』『......欢迎你』『请勿......』『开放的时间是......』『这条路的规则是......』......

1.jpg

城市中的文字大概分为两类:公共性的与个体性的。


道路、车站、机场、公交系统、市政、公园里出现的标识文字,属于前者;机构或企业标牌、商铺招牌、广告牌、私人空间的提示牌、个人制作的临时性字牌等,则属于后者。它们构建出这个时代独特的城市景观,让城市与人在空间和时间中展开无声的沟通,映射、交响出市民的生活。


这次,让我们以城市招牌为例,管窥个体性城市文字的存在状态,以及这些字体无意识所造就的城市新景观。

2.jpg

一、字体选择


1、风格的局限


中文字体进入电脑时代之后,城市招牌中实用性强的优秀书法字体不外乎老样三件套——新魏、行楷和隶书。


除了书法字体,还有曾经红透半边天的美术字体。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,伴随南方城市的开放,来自香港、日本的新鲜字体大量涌入,出现在印刷品、广告、产品和中国的大街小巷之中。虽然热潮已逝,我们仍然能在城市漫游之中,寻觅到不少当年小天王们的踪影:综艺体、勘亭流、琥珀体……此外,还有刻字工人姚志良在 1958 年以刀代笔创作的姚体。

3.jpg— 新魏体

4.jpg— 行楷

5.jpg— 隶书

6.jpg— 综艺体

历经岁月淘洗,依然顽强地留在街头的美术字体,每一款都有其独到之处。


除了书法字体和美术字体,真的没有太多选择了。不受待见的正文字体,尤其是毫无表情、冷峻严肃的黑体,伴随着黑体大爆炸(指肇始于 2005 年微软雅黑开始,至今各路厂家发布的几十款黑体字)的浪潮,近年来倒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空间之中。



2. 招牌书写者的消失


相对于选择有限的电脑字体,手写字显然更富个性,更易脱颖而出。

7.jpg— 香港李炎记花店自 1954 年开业以来一直做着手书传统「花牌」的生意

8.jpg然而如今专门为店招题写牌匾、或制作镂空字版的工匠已经极为少见,取而代之的是名人题字、领导题字。术业有专攻,一台装满设计软件的电脑,并不能把一位门外汉立即变成专业的设计师。对于书法题字,亦复如是。

3. 匮乏中创造多样性

9.jpg

在选择有限的窘境下,如何创造出多样性?杂交、变异,不论对于生物学还是字体应用,同样有效。不同电脑字体的混搭、书法和电脑字体的揉杂、对现有字体进行变形拉伸、基于某种字体的小修小改……也许更多时候,快印店的年轻美工只能在有限的字体列表中单曲循环。


二、材料与工艺


对材料的选择,直接体现出经营们的心态与判断:

是开一家随时提防城管的游击店,还是十年老店?是随意点,还是考究点?用大字,还是大大大字?要假低调,还是真张扬?走土酷路线,还是土豪路线?

你会惊奇地发现,适用于招牌的廉价材料与工艺,居然还算丰富。以下的不完全罗列,在现实情况中经常发生交叉错位,土豪有可能青睐土酷选项,土酷也有可能土法模仿土豪或设计师,民间智慧总给人惊喜:


土酷的选择:

喷绘布

灯箱布

旗帜布

KT板写真

不干胶刻字

板材刻字(有机玻璃、亚克力、雪弗板/PVC 板)

低像素电子屏幕(滚动字幕)

彩色点阵字灯片

彩色手写字灯片

Logo投影灯,投射于地面或墙面


连锁加盟店的选择:

亚克力吸塑字

金属包边的亚克力发光字


土豪的选择:

巨石/牌坊上的鎏金刻字


设计师的偏好:

耐候钢或不锈钢切割字(悬挑+背光)

霓虹灯管弯成的字

10.jpg

— 融合了上述多种风格的无法描述的混搭招牌街景


在廉价材料与工艺占据主导的今天,还有不少人怀念上一个时代的招牌风景。仔细梳理对比后我们发现:便宜的可以更便宜,考究的可以更考究。最重要的区别在于,今天的材料和工艺,都更「快」了。


油漆手绘字

立体铜字

搪瓷板字

手工书写(雕刻)的匾额

石膏/木板制作的立体字

大型霓虹立体字

马赛克拼贴字

灯笼字

旗幡字

墙面浮雕字

11.jpg— 大阪

12.jpg— 台湾

13.jpg— 澳门

14.jpg— 上海南京路

怎么样,以前的材料和工艺,效果也不赖吧?以古为师,以邻为师,可以带来新思路。



三、制作与安装





对比老照片,今天中国城市空间中的字,变得更少、更小了。


参差错落、自主制作的招牌,被视作不整洁的城市面貌加以整治。招牌的高度、方向、大小被强制格式化,留给字体、颜色、工艺的选择极为有限。街道的立面看起来统一和谐了,多样性被抹去了,换来的是无趣空洞、混淆不清、缺乏提示的视觉环境。背后看不见的调节之手,却常常可以遗世独立,权力和资本被转译成空间特权,在街头彰显无疑。


1、与街道共舞


在香港、台北、澳门等地的老城区,招牌与建筑、街道的关系十分丰富。


除了门头上的招牌,往往还会设立与建筑立面垂直,两面都有信息的招牌。这种从建筑立面向外悬挑、伸展或直接落地的招牌,始终处在人的视线范围之内。往来的人们,不用仰头或转头,由近及远,整条街道的店招都能一览无余,这是属于光秃秃的水泥森林之外的另一番城市景观。

16.jpg— 香港,横向悬空伸展的招牌

17.jpg

— 东京,纵向排列的招牌


不仅是文字招牌,理发店门前的旋转彩条灯,也是一种抽象视觉的招牌变体;闪烁多彩的霓虹灯,也曾被视作一座城市的繁华。有交易、有活动发生的街道,才会有人气和活力。招牌,是人与街道共舞的印迹。招牌上变换的阴晴云雨,是街道环境的晴雨表。没有招牌却满是标语的街道,也许只存在于上一辈人的记忆之中。


2. 新发明


那些无法向街道延伸的招牌,依旧保有着强大的「招揽」基因。除了在立面上蔓延更大空间,一种还魂式的发明应运而生——对联式招牌,左右两边加上横幅大字。

18.jpg19.jpg20.jpg

不少新开张的店铺,都会在门楣上加装滚动 LED 字幕。相比于抽象的品牌识别色与图形,在快速消费的时代,文字信息才来得最为简单直接。只要字够大够刺眼,过客们的眼睛就绝难逃过。贴在门或窗上的对联式招牌,还有一个说不得的好处。当保持打开状态时,它们便成为了垂直于街面的加强版店招,向街道攫获临时的空间与视野霸权。


城市招牌以文字信息为核心,伴随字体、材质、工艺与施工,包含经济条件、商户意识、地方法规、历史遗存等多种因素。


城市嬗变,风景永存。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